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縣委、縣政府直接領導的綠色礦山建設領導小組,并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。短短幾年時間規劃培育打造了6家全國綠色礦山標桿企業、5家全省示范企業、10家全市先行企業。
寬城縣,這個因礦而興、依鐵而強,縣域經濟指標連續15年居承德市首位的縣,正在通過綠色礦山建設探索出一條礦業高質量發展新路。
“縣委、縣政府把實現綠色礦業、永續發展放進京津冀一體化、首都政治護城河、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、生態環境支撐區‘一化一河兩區’中統籌定位,堅持舉生態旗、走綠色路、打釩鈦牌,把綠色礦山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,作為‘守住生態底線工程’和‘發展生命線工程’來抓,以建設‘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先行縣’為目標,以‘總量減少、單體做強、優化規模、提高質量’礦業發展定位,明確‘規劃引領、標準倒逼、標桿帶動、科技支撐、綜合利用’的綠色礦山建設總體要求,全面啟動了‘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先行縣’創建工作,基本構建起了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?!睂挸菨M族自治縣綠色礦山建設辦公室主任蔡桂寧說。
落實“四個堅持”統籌引領,全面布局綠色礦業發展
寬城礦產資源較為豐富,已開發利用礦產15種。礦業是當地的優勢產業、支柱產業,也是近一個時期守住發展底線的依托產業。隨著鋼鐵去產能政策落地,寬城經濟將面臨斷崖式下滑。如何脫貧攻堅奔小康、確保無鋼鐵時期群眾生活質量不下滑,傳統礦業發展承擔著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更大重擔。
“前些年,寬城跟其他礦業城市一樣,面臨著傳統礦業粗放開發、粗放管理的思維亟待轉變,多年的礦業開發積存山體破壞、固廢堆存、資源浪費等礦山環境問題生態欠賬亟待解決,釩鈦磁鐵礦石中共伴生釩、鈦、磷等有價值礦物的綜合提取、資源綜合利用亟待加強等難題?!辈坦饘幵掍h一轉,寬城礦業發展同時面臨著四大機遇:一是承德是國家級“釩鈦新材料產業基地”,寬城是承德釩鈦鐵資源的主產區;二是承德是國家“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”,寬城是創新轉型、持續發展的主戰場;三是承德是國家“尾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”,寬城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創建國家級“大宗尾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”;四是承德是“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”,寬城被定位為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先行縣來先行先試。
“對于寬城而言沒有退路,只有搶抓機遇,聚焦問題,創新思路,發揮優勢、主動作為,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來統籌解決資源、生態和經濟安全問題,探索嘗試走一條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、資源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共贏的發展之路。”2017年,原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《關于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》文件下發后,寬城縣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下定決心,咬定青山,開始全面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。該縣在全面啟動了“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先行縣”創建工作同時,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建成全域綠色礦山。
寬城縣從頂層設計入手,打出思想推動、組織推動、政策推動、項目推動的一套“組合拳”,全方位統籌規劃,構建起一整套較為完備的綠色礦山建設保障和推進體系。
該縣堅持以思想推動來凝聚綠色共識。他們將綠色礦業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,使全縣上下充分認識到“不建綠色礦山就是死路一條”。企業積極投身于綠色礦山的探索實踐,從最初的“要我建”轉變為“我要建”,企業綠色發展、生態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,自覺承擔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、節能減排、環境重建、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,積極主動制訂綠色礦山建設規劃方案。全縣已編制較為詳盡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38個,覆蓋所有在生產礦山企業,加快了綠色改造和生態治理步伐。目前,該縣初步形成了政企聯動、橫向協同、合力共建的綠色礦山、發展綠色礦業的新格局。
寬城縣堅持組織推動來統籌規劃。2017年12月,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、縣委副書記、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綠色礦山建設領導小組,組建了縣綠色礦山建設辦公室,專人專班、專職專責來推動落實,發揮統籌規劃、協調指導、保障服務作用,形成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部門協作、社會支持的“四位一體”綠色礦山建設組織領導格局。各礦山企業分別組建了綠色礦山建設領導組織,組建了上下貫通、縱向到邊、橫向到底的建設推進網絡,有力保障了綠色礦山各項建設任務的落地生根。
寬城縣堅持政策推動來構建先行體系。根據國家六部委的實施意見和《承德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》,該縣立足縣情和資源開發實際,編制了《綠色礦業發展先行縣建設方案》,在政策、制度層面開始先行先試,后續又推出了《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先行縣建設實施意見》等7個配套文件,率先建立了一整套綠色礦山建設的工作推進體系。
該縣建立完善了激勵約束機制,在從嚴治礦、規范約束的政策方面,實施“三減三加一促進”工程,既做加法、更做減法,實施減少礦業單體個數、減少開采總量、減少生態破壞,加快技改升級、加快生態治理、加快制度創新、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的“三減三加一促進”工程,加大對22個露天礦山停產整治力度,整治驗收達標后恢復生產。
“我們還出臺了鼓勵創建綠色礦山、實現綠色發展的優惠政策,設立了綠色礦業發展獎勵基金,用真金白銀來調動企業創建綠色礦山積極性。對于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綠色礦山建設項目和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礦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,給予投資額10%的獎勵。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新建或技改的綠色砂石骨料項目和尾廢綜合利用項目,建成投產后3年內,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獎勵給項目主體。對納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的企業,給予一次性獎勵。2020年將審計兌現之前的政策扶持資金4200余萬元?!辈坦饘幷f。
該縣還堅持項目推動,以標桿創新引領。他們加大綠色礦山示范工程和示范項目規劃和建設力度,堅持分層創建,培樹行業標桿,帶動提升礦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。全縣規劃培育打造2家以上全國綠色礦山標桿企業、5家全省示范企業、10家全市先行企業。同時,集中規劃實施112個涉及技改升級、綠色輸送、采區生態治理、礦容礦貌整治、固廢堆存場所生態循環開發、尾廢綜合利用等綠色礦山建設項目,建立項目清單,總投資達58.7億元,實現從開采、運輸、生產、尾廢處置、生態修復全流程有抓手有標桿、有樣板,帶動礦山全域整體改造提升、綠色轉變。
突出“五個緊盯”重點突破,推動黑色向綠色涅槃
綠色礦山建設是復雜的生態系統工程。該縣立足礦業開發利用現狀和區域生態承載水平,堅持從規范礦業秩序、礦山環境治理、技改節能增效、尾廢綜合利用、礦地和諧共建等關鍵節點入手,扎實開展綠色改造和生態治理工程,實現礦區園林化、產業生態化、礦地融合化、發展持續化,真正形成“綠色精準、生態循環”發展新模式。
該縣緊盯礦業秩序,從嚴管礦治礦。他們堅持政策和標準倒逼,規范和整頓礦業秩序。以“三減三加一促進”為工作抓手,通過提升改造一批,整合重組一批、關停退出一批、轉型延長一批,實現礦山環境由注重開發向生態友好轉變、管理思維由粗放單一向精準全面轉變、開發方式由低端無序向綠色循環轉變、資源評價由注重經濟效益向注重綜合質量轉變。到2019年底,通過兼并、收購、重組等多種途徑,組建了8個礦業集團,掌控了全縣90%以上的鐵礦資源,實現了由小、散、亂到集約化、規模化、集團化發展的轉軌。
該縣緊盯生態治理,再造礦山環境。他們堅持“加快還舊賬、不再欠新賬”原則,由“先開發后治理”變為“邊開發邊治理”,持續深入實施“百礦披綠”、“花園式礦山”建設工程和礦容礦貌“三化”達標治理,實現“占一座山、還一片田、建一個園”,礦山環境面貌整體改觀。2018年以來,他們累計投資1.35億元對長河流域42個點位開展環境專項整治,累計清理河道13.5萬平方米、各類固廢82.6萬立方米,拆除沿河違建58處,拆除企業13家。2019年,他們持續組織開展“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”,總投資5.3億元,將全縣共486個裸露山體、固廢堆場全部納入整治清單,明確整治標準,全面進行恢復治理,已復綠13800余畝。在采區、排土場、尾礦庫治理上,邊開發、邊使用、邊治理。
該縣緊盯技改提升,建設科技礦山。他們把科技創新作為優化產業結構、轉變發展方式、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抓手,鼓勵企業使用先進環保的新設施、新工藝和新技術,加快科技數字礦山和高效集約礦山建設。積極采用量衡式干選、高壓輥磨、濕式磨前預選、膠(皮)帶運輸等國內先進的新設備、新工藝,完成4個高壓輥磨技改工程,產能大幅提升,同比節電30%、節水17%以上,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,使鐵精粉噸成本平均下降了86元。截至目前,該縣礦山企業已投資28.6億元實施清潔生產環保改造工程112個,采用濕式鑿巖、布袋除塵等有效措施,降低揚塵污染和環境承載壓力。
該縣緊盯綜合利用,延長產業鏈條。他們探索科技、生態、循環的綜合利用路徑,在尾廢綜合利用上,針對年增量5000萬噸的尾廢資源,采取生態復綠、造地還田、開發綠色建材、用作砂石骨料、產業再開發等5種路徑擴大尾廢消納,進一步推進尾廢資源化、資源產業化、產業循環化發展。目前,該縣建成1.8兆瓦尾礦庫光伏電站一座、恢復造林還田1000多畝,尾廢生產銷售砂石骨料1200多萬噸。他們正通過拓展路徑,力爭2020年全縣年消納尾廢3000萬噸規模,最終實現礦業開發尾廢吃干榨盡、物盡其用,變廢為寶,資源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。
該縣還緊盯礦地融合,促進鄉村振興。他們在落實礦地共建制度、涉礦矛盾議事協商、產業扶貧開發、企地交流共建的基礎上,大力推進礦地融合發展。京城礦業集團“建設全國綠色礦山標桿企業”和孤山子村“建設燕北鄉村振興示范村”規劃相配套、相結合、相支撐,推進礦村共贏發展,以綠色礦業反哺鄉村振興事業,統籌規劃考慮村礦發展,已編制孤山子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,計劃總投資4.5億元,對5個自然村進行整體提升打造,已投資1.5億元完成自然村整治和學校、衛生院等部分配套工程。
“該企業還編制了孤山子采區生態開發治理規劃方案,對采區近期、中期、遠期生態治理后礦業發展期進行規劃,把孤山子村建成新時代美麗鄉村,打造燕北腹地鄉村振興第一村,把孤山子鐵礦閉坑后規劃建成有山、有湖、有板栗園、有梅花園,冬季滑雪、夏季游湖,能游歷礦山文化遺址,能采摘、休閑、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?!辈坦饘幣d奮地說。
把握“五不放松”持續用力 打通綠色礦業發展通道
“通過努力,在全國綠色礦山遴選中,先后有6家企業進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,綠色礦山企業占在產大中型金屬礦山企業的63%,綠色礦山企業鐵精粉產能占全縣總產能的75%以上、黃金產能占總產能的97%以上,有力推進了傳統礦業向綠色、高質量發展轉變?!辈坦饘庮H感欣慰地說。
然而,建設綠色礦山、發展綠色礦業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久久為功、持續推進。據了解,下一步,寬城縣將繼續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發展理念,堅持統籌推進不放松。以綠色礦業發展為龍頭,統籌推進礦業開發與保護、縣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工作。堅持對標創建不放松。標準先行,示范推進,把綠色礦業發展先行縣建成示范縣。堅持從嚴治礦不放松。加大依法打擊力度,從根本上系統化解決生態破壞、環境污染問題,打造天藍、地綠、水清的綠色礦業發展環境。堅持機制創新不放松。建立健全礦業綠色開發、綠色運行、綠色利用、綠色治理的長效機制,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常抓不懈、永續發展。堅持保障服務不放松。大力優化礦業發展環境,破解綠色礦業發展的瓶頸制約,開辟一條礦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通道。
“建設綠色礦山、發展綠色礦業,內涵豐富,任重道遠。只有始終將綠色生態發展理念貫穿礦產資源開發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,統籌解決好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‘兩難’問題,才會實現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?!辈坦饘幾詈蟊硎?,寬城將以最接地氣的真抓實干,集全縣之力把綠色礦山建好,把綠色礦業發展好,助力承德釩鈦新材料產業基地、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、可持續發展議程示范區建設,真正鋪就一條永續發展、生態友好的綠色礦業發展之路。
網站編輯:宮莉
來源:中國礦業報